治疗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022-12-24 17:08:4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背景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长期进展性疾病,以肾功能丢失逐渐加重为特征,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而肾性贫血是因各种慢性肾脏病(CKD)进展所引起的贫血,常与肾间质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患者对其敏感性降低、红细胞寿命缩短、骨髓造血系统微环境改变、铁缺乏等多种原因有关,严重的肾性贫血会增加CKD患者的死亡率。

目前全世界范围CKD的发生率为8%-16%,而中国的CKD发生率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2亿。据统计,98.2%透析CKD患者并发贫血,52.1%非透析CKD患者并发贫血。因此,肾性贫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其治疗药物也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

当前肾性贫血的标准疗法是口服或静脉补充铁剂,以及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为主,但其存在许多副作用,如引发功能性铁缺乏症以及暴露于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而引发心血管不良反应,则会增加死亡率。

罗沙司他是一种新型的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HIF-PHI),可模拟对缺氧的自然反应。低氧诱导因子(HIF)在组织氧浓度不足时表达,通过激活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生成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罗沙司他抑制低氧诱导因子的降解,使其在不缺氧的条件下继续表达,升高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生成同时下调铁调素水平从而发挥疗效。2018年,罗沙司他作为全球首个HIF-PHI率先在中国上市,被批准用于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与现有注射疗法相比,罗沙司他有望提供一种更便捷(口服)、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2、目的和意义:

一方面,肾性贫血以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为主要疗法,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暴露出其缺点,如导致功能性铁缺乏或暴露于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而引发心血管不良反应,不能满足大量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需求。另一方面,罗沙司他作为首个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口服小分子HIF-PHI,有望提供一种更加便捷、安全的治疗选择,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当前针对新药罗沙司他的归纳、总结还不是特别完善,尤其是罗沙司他的各方面临床实验研究归纳不多,使临床用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课题旨在从罗沙司他的基本信息、合成研究、作用机制、药动学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对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做出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并着重总结当前国内外针对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实验研究,初步评价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新药信息交流,探讨其临床意义并指导临床药学实践。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8年12月18日,由珐博进中国和阿斯利康中国在国内合作开发的一款国产1类创新药、全球首个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罗沙司他(商品名:爱瑞卓reg;)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罗沙司他的获批成功实现了三“首”的创新突破,成为首个采用全球创新机制 HIF(低氧诱导因子)、首个中国本土孵化、首个率先在中国获批的全球首创原研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