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选题综述选题背景及综述: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病,起始于变形链球菌在牙面的黏附和聚集。
使用疫苗诱导机体产生抗体,阻止细菌与宿主细胞受体的黏附和细菌在口腔内定植,可能是防止致龋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1] 变异链球菌的表面蛋白抗原P(surface proteinantigen P,SpaP)含有1 500~1 566 个氨基酸残基,Mr为1.8~2.1104。
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初级结构的氨基酸序列分为一个信号肽区(aa 1~38),两个保守区[A区(aa 186~464)和P区(aa 840~963)],一个可变区[V区(aa 679~823)],一个壁跨区(aa1486~1535)和一个跨膜区(aa 1536~1556)。
其中A 区富含丙氨酸,含有82 个氨基酸残基的重复序列,呈alpha;-螺旋状,属于黏附功能区,与唾液糖蛋白具有高度的亲合力;P 区富含脯氨酸,表现为高度疏水性,呈暴露状,形成伸展状态的beta;-片层结构,含有丰富的T、B 淋巴细胞黏附表位,其近N端对人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2]选题目的和意义:分子试验结果显示, 高比例的SpaP基因变异链球菌在和儿童龋齿患病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