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中两种葡萄糖苷类成分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1 17:42:04

一、课题概况

虎杖系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根和根茎。虎杖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又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功效,《中国药典》2010版指出,虎杖可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根据文献报道,虎杖中含有二苯乙烯类、蒽醌类、黄酮类和鞣质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苯乙烯类、蒽醌类和黄酮类[1]。Nonomura等学者早在1963年就从虎杖中分离得到白黎芦醇(Resveratrol)和虎杖苷(白黎芦醇苷,PolydatinorPiceid)[2];Murakami等学者从虎杖中分离得到大黄素甲醚-8-O-beta;-D-葡萄糖苷(physcion-8-O-beta;-D-glucoside)和大黄素-8-O-beta;-D-葡萄糖苷(emodin-8-O-beta;-D-glucoside)。

药物进入机体后,除经肝脏代谢酶作用代谢外,还会在肠道内经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生代谢转化。中药的传统剂型以口服为主,其成分不可避免的会与肠道菌群发生相互作用,而肠道内细菌的苷键水解酶系对具有苷键的药物的水解是肠道内细菌代谢药物的一大特征。虎杖中含量较高的两个葡萄糖苷:虎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均能发生上述水解反应,虎杖苷的水解产物为白藜芦醇,是虎杖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3],考虑到酶代谢具有竞争性、抑制性、饱和性等特点,虎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经肠道内的细菌代谢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疗效。

本课题拟采用体外肠道菌群孵育实验,在虎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经beta;-葡萄糖苷酶水解的酶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4],考察二者在水解环节上代谢性相互作用。

二、研究方法

1、人粪便粗酶液的制备

方法一:健康人粪便与冰冷生理盐水混匀,离心,取上清,超声破碎,离心,取上清,分装,标记为A;沉淀重悬于PBS中,超声破碎,离心,取上清,分装,标记为A。

方法二:健康人粪便与冰冷生理盐水混匀,离心,取上清,离心,弃上清,沉淀重悬于PBS中,超声破碎,离心取上清分装,标记为B。

2、粗酶液蛋白浓度的测定

粗酶液蛋白浓度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以牛血清白蛋白标液绘制标准曲线,粗酶液蛋白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于595nm处测吸光度值,参比标准曲线,计算蛋白浓度[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