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车前苷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2 15:24:32

一、立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总人数超过3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总体人数占有其主要患病人群,由于其起因不明确,早期病状不明显,患病率较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几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与2型。目前的研究认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IDM,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为自身免疫系统缺陷以及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为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将成为继心血管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1]

近几年研究发现,T2DM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以及固有免疫成为其关键因素[2]。慢性低度炎症和固有免疫系统在T2DM的发病以及发展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近期的多种研究表明[3-5]循环炎症标记如急性期反应物以及白介素预示T2DM的发病。固有免疫是机体防御反应的第一道屏障。Toll(Toll-like receptors, TLRs)样受体是在固有免疫中主要的受体系统。Toll样受体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是第一个经明确定义的TLR,,G-的引起的感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

荔枝草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 Salvia plebeian R.Br.的地上部分,具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的功效,在其多种化学成分中,高车前苷为其主要的成分之一。目前,关于高车前苷的研究见于其改善肝损伤和抗氧化[6]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高车前苷具有降血糖,调血脂作用,并能改善游离脂肪酸所致的血管内皮胰岛素抵抗,同时能够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内皮细胞。本实验主要研究高车前苷通过干预棕榈酸诱导的TLR4激活炎症因子的产生的机制,对高车前苷的的进一步发开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预期成果

2.1研究内容

体外建立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考察高车前苷降低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生成,并探讨其改善血管内皮炎症的机制。

2.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TLR4的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建立,Q-PCR方法建立测定炎症介质。

2.3预期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