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在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4 21:36:24

文献综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增高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更快。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

槲皮素(Quercetin)最早出现于1857年,其来源于quercetum,意为栎树林,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等植物中的植源性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包括:苦荞,茶叶,苹果,西红柿及其他绿叶蔬菜。槲皮素是许多其他类黄酮苷的苷元。如槲皮素与鼠李糖结合形成槲皮苷;与芸香糖结合形成芦丁等。现代研究表明[1],槲皮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降血糖,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方面都有影响。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影响而言,较成熟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血脂以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槲皮素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槲皮素能通过Ca2 诱导的细胞超极化导致内皮细胞跨膜Ca2 内流途径引起NO增加,从而使平滑肌松弛和血管舒张达到降压作用;槲皮素能拮抗LPS所致的肝细胞损伤;通过对内源性NO生成异常的调节,槲皮素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于既广泛存在于食物中的有药用价值的槲皮素而言,广泛深刻地对其进行药动药效学研究,极具实用意义。

证治药动学理论指出[2],药物在不同证型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并与疗效和副作用显著相关。人们对糖尿病胃运动障碍的研究较多,大量国外资料显示50 %-76 %的糖尿病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糖尿病胃肠运动障碍又可造成血糖控制不良,并直接影响降糖药的吸收时间及降糖药的疗效,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3]。糖尿病日久或迁延失治,脾胃受损,肝气横逆犯脾,肝脾不和,气机郁滞。已有学者通过提出脾主运化和脾失健运,一元性地解释药动学的生理与病理机制的同时[4],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参数的生理状况和病理生理特征,高度概括脾虚失健运的整体规律。

药效学研究表明,槲皮素能促进胰岛的再生,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并且槲皮素能剂量依赖地降低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而对于正常大鼠无此影响。由此说明,槲皮素在药效学上有双向调节作用[5]

在证治药动学理论和槲皮素在降血糖方面具有双向调节的铺垫下,我们将研究槲皮素在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研究病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的大鼠对槲皮素的吸收、分布。

药物的前期动物药效学实验已经证明槲皮素对降血糖方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本课题先对方法学进行考证[6],证明测量方法科学可行;药效学指标或侧操作简单,能在完成药动学操作同时,获得药效学指标。整个实验目的明确,设计合理,循序渐进,因此课题的完成是可行的。

研究工作的设想及目标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研究病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的大鼠对槲皮素的吸收、分布。

1. 进行大鼠体内槲皮素的HPLC-UV方法学考证,包括专属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