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的因素,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因素及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热毒宁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 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病重症的作用, 在临床中显示出很好的、甚至化学药物无法达到的治疗效果。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和发展, 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 受基础研究不够充分、传统生产工艺不够现代的影响,未能有效解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质量控制等问题, 导致中药注射剂在质量、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以至于部分医务工作者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心存疑虑。现就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逐渐完善.《中国药典》中药注射剂制剂通则的变化反映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也反映了对药物安全性问题的重视. 药典收载的品种原则为药品标准公认, 质量相对安全、有效、可控。从历代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历史沿革来看, 入选品种的标准逐步严格、规范。但入选的品种较少, 相对而言,标准稳定可控、安全的品种不多。 各版《中国药典》要求比较。
历版《中国药典》对有关中药注射剂制剂通则的要求
检查项目 |
|||||||||||||
药典版次 |
装量检查 |
澄明度检查 |
无菌检查 |
热源 |
灼热残渣 |
不溶性微粒 |
重金属与砷盐 |
蛋白质 |
鞣质 |
树脂 |
草酸盐 |
钾离子 |
可见异物 |
19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0 |
|
|
|
|
|
|
|
|
|
|
|
|
- |
2005 |
|
- |
|
|
|
|
|
|
|
|
|
|
|
注: 表示要求有该项检查; 表示无该项检查要求。
从上表可以看出, 各版药典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要求逐渐严格, 2005 版《中国药典》要求更为严格。
现代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
安全、有效、可控是药品研发的基本要求,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全检包括10 多个项目,这些检查项目的设置, 为中药注射剂的可控性提供了前提保证, 为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是指对中药注射剂适当处理后, 采用色谱、光谱以及联用等仪器分析方法,得到的能表征样品化学组成特征的组分群体分析图谱或图像, 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化学鉴定手段。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是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的突破口, 将现代分析学的优秀成果与中医药整体综合观有机融合, 有效地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能对中药复杂体系特性作出科学的表达。指纹图谱可用于中成药生产从原料、中间体到制剂成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推行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提高了中药质量评价技术水平和中药科技含量, 使中成药质量控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我公司研制生产的热毒宁注射液为例, 我们建立了原药材的指纹图谱、中间体液相指纹图谱、中间体气相指纹图谱及成品的液相指纹图谱、成品的气相指纹图谱, 其对应关系如图3、图4 所示。
从上图可知, 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及大生产中供患者使用的产品指纹图谱一致, 而在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及近1000 例的临床试验过程中, 没有发现其有不良反应, 因此与其具有相同指纹图谱的大生产产品相应也可以避免因内在品质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热毒宁注射液有效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作用,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本品作为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中成药,临床应用广泛,有关其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为探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通过对文献所报道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探究怎样能更好的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
热毒宁注射液成分与功效 热毒宁注射液是青蒿、金银花、栀子提取精制而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有时成为致敏原,可引起变态反应。
由于成分复杂及质量标准不完善,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难以保证。制备中混杂的微量不纯成分及存放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不能在体内代谢,引发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血栓、组织坏死、过敏、发热和肿瘤样反应,在使用时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倍增。
热毒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与用药剂量、药物配伍、患者体质等各方面因素有关。有药物过敏史者应慎用中药注射液,而对于老人、儿童有药物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注射液。建议临床使用热毒宁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常规静脉滴注,尽量控制滴速,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体征、呼吸及脉搏等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继续使用发生严重后果。
中药注射剂的药物配伍反应也是影响其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炎琥宁、清开灵、热毒宁是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制剂,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1-3]。其中炎琥宁( 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 是由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及抗病作用; 清开灵注射液是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 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等制成的澄明液体,主要成分为绿原酸、青蒿素,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功效。目前关于炎琥宁、清开灵与其他药物配伍禁忌的报道较多[4-8],尚未发现有关热毒宁注射剂配伍禁忌的报道。因此我们对3 种中药制剂之间以及三者与21 种西药注射剂进行配伍试验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汇总。以探究药物配伍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丹丹,韩凤文,刘力群. 炎琥宁临床疗效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10,23( 1) : 95-96.
[2] 李爽. 清开灵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 1) : 108-109.
[3] 徐秀丽,朱桂花,唐杰. 热毒宁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 1) : 23-24.
[4] 徐春丽,丁丽萍,郑志昌. 注射用炎琥宁与31 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综述[J]. 中国药师,2009,12( 1) : 117-119.
[5] 莘燕. 注射用炎琥宁的配伍禁忌[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 28) : 7044-7045.
[6] 纪敏芳,黄东萍,高静静. 炎琥宁与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维生素B6注射液有配伍禁忌[J]. 青岛医药卫生,2008,40( 6) : 436-437.
[7] 齐菲,侯连兵. 清开灵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J]. 医药导报,2006,25( 2) : 583-584.
[8] 马俊玲,张先洲,刘环香. 清开灵注射液与6 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J]. 医药导报,2007,26( 8) : 956-95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的因素,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因素及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热毒宁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 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病重症的作用, 在临床中显示出很好的、甚至化学药物无法达到的治疗效果。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和发展, 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 受基础研究不够充分、传统生产工艺不够现代的影响,未能有效解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质量控制等问题, 导致中药注射剂在质量、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以至于部分医务工作者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心存疑虑。现就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逐渐完善.《中国药典》中药注射剂制剂通则的变化反映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也反映了对药物安全性问题的重视. 药典收载的品种原则为药品标准公认, 质量相对安全、有效、可控。从历代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历史沿革来看, 入选品种的标准逐步严格、规范。但入选的品种较少, 相对而言,标准稳定可控、安全的品种不多。 各版《中国药典》要求比较。
历版《中国药典》对有关中药注射剂制剂通则的要求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