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使用现状和使用安全性的探讨文献综述

 2023-01-29 21:34:02

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由于其起效快、作用强,在危重疾病急救及感染性疾病等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1999年到2006年,全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平均增长率超过30%,年销售额约为170亿元人民币。然而在欣喜之余,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文献报道1990年~1999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 291例次,其中注射液718例次,占55.6%,占各类制剂的首位[1]。2001年至今,中草药注射液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约占整个中药的70%,而中草药注射剂在全部4 000多种中药中所占份额还不到3%。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2008年完达山制药厂刺五加注射液事件,更是举国震惊,中药注射剂如此之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根源何在?问题究竟在哪个环节?中药注射剂还有发展前途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和思考。本次课题准备着手研究医院临床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去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这几方面的问题

二、采用的研究手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主要应用领域

及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包括质量问题!临床安全性问题!调研盐城中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品种,规格,零售价销,售数量,销售总额,药品的限定日剂量及应用领域,通过对各医院的单品种用药总金额及DDDs等的对比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情况,提出中药注射剂发展的思路'

三、文献综述

一, 中药注射剂的概念界定和使用现状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它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主要有中药溶液型注射剂(含水针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川。

中药制剂作为独创的新剂型,较之传统的中成药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能较好地发挥利用中药治疗疑难疾病和急症疾病的作用,它弥补了传统中药见效慢的缺点, 1941年柴胡注射液首开中药注射剂之先河, 20世纪80年代后又掀起中药注射剂的研究热潮,并取得可喜的成果[1],并使其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据统计[2], 2004年、2005年、2006年1~9月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增长率分别为41. 50%、53. 83%、31. 53% ,且在心脑血管用药总金额中占66. 31%。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已较广泛。

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