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中药苦蘵(physalisangulataL.)是茄科(solanaceae)酸浆属(physalis)的药用植物。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本品味苦、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民间主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等。苦蘵中的主要成分为醉茄内酯类化合物。为寻找苦蘵中抗肿瘤,抗炎等作用的化学有效成分,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
采用的研究手段:
通过该类化合物的薄层显色行为和紫外吸收来初步判断待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利用硅胶柱,ODS柱,凝胶柱,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手段来分离纯化样品。最后通过核磁方法,包括1H-NMR,13C-NMR,HSQC,HMBC,ROESY,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文献综述:
苦蘵(physalisangulataL.)是茄科酸浆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苦蘵作为传统药物在民间具有广泛的运用。《本草纲目》及《本草纲目拾遗》均记载,苦蘵全草入药,性寒味苦、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等。现代研究显示,该种植物含有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修复神经元,阻断胆碱等作用。
1结构分类
醉茄内酯withanolide类化合物属于甾体中的麦角甾醇,其结构以C-17支链形成五元或六元内酯环为特点,根据C-17上支链的不同可以分为五元环型和六元环型。C-17支链通常是beta;构型,少数是alpha;构型,alpha;构型中C-17位通常连有beta;羟基。
A型B型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