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意义:
银杏(Ginkgo biloba L.)在我国古代即作为药用,最早记载于《日用本草》(1276-1368年),其后多种本草均有叙述,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主要作用为温肺益气,定喘嗽,利小便,止白浊,杀虫和解酒。性味属甘、苦、涩、平、有毒。银杏叶的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德国学者首先报道其提取物具有防止心脑血管系统及外周血管循环环境障碍疾病的作用,经大量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成功的开发成为新药。为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本课题拟对银杏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拟研究问题:
银杏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合成分研究,包括其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计划分离3-5个化合物。
三,实验设计方案:
采用硅胶、凝胶、反相等色谱方法对银杏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MS,IR,NMR)确定所得化合物结构。
仪器与材料:银杏叶干燥药材,硅胶,各种有机溶剂,常用显色剂,柱层析装置,回收装置,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等,及其他仪器。
提取分离:采用硅胶、凝胶、反相等柱色谱技术,并结合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极性较大,难以分离,选择柱子填料时应注意把握分寸,避免过多的吸附损失。
结构鉴定: 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方法(MS,IR,NMR)确定所得化合物结构。
四,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