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1.1选题背景青霉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广泛,种类非常丰富,营养要求简单,几乎在一切潮湿的物品上均能看到它的存在,在空气以及土壤等环境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青霉菌孢子,而有些菌株产生的青霉菌素对人类和畜类的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危害。
青霉菌是引起水果蔬菜、谷物、饲料等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的主要真菌。
青霉菌污染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不仅降低产品自身的营养价值还会产生展青霉素、黄绿青霉素、青霉酸、橘青霉素等真菌毒素,从而引发食用者急性中毒或慢性毒害,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目前防止食品发生由真菌引起的腐败变质主要依靠化学防腐剂,但存在毒性风险,过于频繁的使用还会导致耐药性的菌群出现。
而使用生物防腐剂能有效地改善蔬果等食材物料因青霉菌的污染而导致的变质现象,这不仅能够减少经济损失和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能够避免因使用化学防腐剂所造成的毒性风险和连续使用化学防腐剂所产生的抗药性等不利影响,并且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来预防食材物料的病害有无环境污染、无农药残留、天然无毒等的优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拮抗菌控制蔬果采摘后病害控制的研究工作便已开始开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及环境保护的问题, 使得我国生物防治发展迅速, 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病害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由此可见,生物防治正逐渐成为被人们广为接受的、能够有效控制食材物料在贮藏期或某些状况下感染病害的新方法。
1.2选题实验设计内容及其意义此实验旨在以拮抗青霉的微生物的筛选及初步鉴定为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分离培养出拮抗青霉菌的菌种,并通过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多相分类鉴定,为生物防腐剂的研发等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2生防青霉菌研究进展2.1研究手段通过离体筛选试验(初筛)和活体筛选试验(复筛)[[]]筛选适宜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微生物;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并运用显微镜对拮抗菌进行形态学观察(涉及革兰氏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等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如碳源利用试验、糖或醇类发酵实验、IMViC试验、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液化试验、硫化氢试验、过氧化氢酶的测定、好氧性试验、硝酸盐还原实验、对溶菌酶抗性的实验、耐盐性实验、生长温度的测定等对拮抗菌的基本特性进行测定;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从分子角度确定拮抗菌的分类地位。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