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当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各种不良习惯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肥胖率逐年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与肥胖同时发生,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全球范围内NAFLD 的发病率为 2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根据对大中城市总人口的抽样调查,中国成人NAFLD患病率 6.3%~45%,其中 10%~30%为 NASH,NASH 患者随访10~20 年后肝硬化发生率高达 15%~25%[1]。
NAFLD 包括单纯的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NASH)伴或不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疾病发生先是单纯的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然后通过炎症激活、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复杂因素形成二次打击,使得肝脏从单纯脂肪变性向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发展。
但也有人认为二次打击学说不能概括全部发病机制,随之出现的多重打击学说逐渐被认可。
目前针对 NAFLD 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适量运动配合用药。
其中NAFLD 的药物疗法主要包括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降脂药、抗炎药和减肥药等然而这些药物仍处在新药研发阶段,尚未获批[2]。
NASH 研究的难点是没有能够涵盖所有病理机制的动物模型来合理评价药效,常用的治疗药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作用不够全面,寻找一个可以稳定改善炎症的药物对于 NASH 治疗很有意义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或许会为 NASH 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