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25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8 21:31:29

一、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1研究内容

采用P2Y14R基因敲除(P2Y14R-/-)大鼠,以野生型(WT)大鼠为对照,采用3% DSS诱导大鼠急性结肠炎,连续7天。共分为四组:WT 双蒸水、P2Y14R-/- 双蒸水、WT DSS、P2Y14R-/- DSS。每天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粪便稠度和直肠出血等症状,使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肠道损伤程度。在第7天,将所有小鼠麻醉下处死,并测量结肠长度。组织病理学检查肠道损伤的情况。检测其中P2Y14R的表达,检测胞内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检测结肠组织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明确P2Y14R是否通过抑制肠道上皮细胞死亡,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从而缓解炎症性肠病。

1.2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从整体动物层面上明确P2Y14R是否通过抑制肠道上皮细胞死亡,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从而缓解炎症性肠病;

(2)明确JC25是否靶向P2Y14R抑制肠道上皮细胞死亡,从而缓解炎症性肠病,揭示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分子机制。

二、实验方案

P2Y14R基因敲除(P2Y14R-/-)大鼠可从商业途径批量获得,采用3%DSS诱导急性结肠炎,而野生型对照组(WT)给予正常饮用水,共分为四组:WT 双蒸水、P2Y14R-/- 双蒸水、野生型 DSS、P2Y14R-/- DSS。7天后,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处死,取结肠组织。

(1)每天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粪便稠度和直肠出血等症状,使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肠道损伤程度;

(2)结肠病理组织学检查:结肠组织经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取材,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