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左旋多巴(Levodopa, L-DOPA,LD )是临床上治疗帕金森氏病(Parkinsonrsquo;sdisease,PD)常见的主要药物。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为15~328/10万人口,>65岁人群约1%;发病率为10~21/10万人口/年。P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帕金森氏病的患病率还会增高,将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已经成为继脑血管疾病、癫痫之后第3大神经疾病。然而左旋多巴副作用较多, 长期应用易引起疗效衰减, 出现剂末现象、运动障碍等症状波动。症状波动及不良反应产生多与 LD 的血浆浓度明显相关。然而, 95% 的LD在外部脱胺后转变成多巴胺, 仅有 1% 左右透过血脑屏障, 并且LD半衰期短, 血药浓度波动较大【1】。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 LD 血药浓度的方法, 对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率变得极其重要。化学修饰电极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时就被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电化学反应
的过程能够由电极的表面结构来控制,同一时期有关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的报道的出现,
化学修饰电极正式问世【2】。通俗来说,化学修饰电极是按照某些要求在制备出的裸电极上将一些化学功能团“连接”在其表面,功能团的加入可以使得电极具备优于裸电极的特
定特性,进而进行研究者所希望在电极上能够发生反应的检测。化学修饰电极不仅仅能
够进行测定分析,对于不同物质来说还能够进行有效的分离,提高检测的抗干扰能力,
除此之外被检测物质的富集也能够被修饰电极体现出来,在本质上着也是化学修饰电极
的一个突出特性,化学修饰电极能够在选择性和灵敏度上体现修饰后的优越【3】。
目前常用于制备WO3等半导体纳米晶体修饰电极的方法有:Nafion 聚合膜法,共价键合法,物理吸附法,分子自组装膜法等。Nafion 膜是一种全氟化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是常用的制备薄膜电极的高分子材料。由于 Nafion 的耐酸耐碱性能好、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电化学稳定性好以及抗阴离子干扰能力强;因此,Nafion 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中修饰电极的制备。例如,陈国南等人利用 Nafion 膜法成功地将 TiO2纳米晶体【4】固定在玻碳电极上制成了检测溶解氧的TiO2纳米晶体电化学发光传感器;Robert J. Forster等人【5】利用 Nafion 膜法将水溶性的核-壳 CdSe/ZnS 纳米晶体固定在玻碳电极上制成了检测谷胱甘肽的 CdSe/ZnS 纳米晶体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以及王怀生等人【6】利用 Nafion 膜将CdTe/CdS 纳米晶体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检测肌红蛋白的 CdTe/CdS 纳米晶体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共价键合法是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中最早发展起来的;其作用原理是在电极表面修饰可供键合的基团,然后通过共价键合的方法将半导体纳米晶体固定在电极表面。例如,张书圣等人【7】利用壳聚糖将CdS纳米晶体固定在金电极上制成了检测HIgG的CdS纳米晶体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何品刚等人【8】利用壳聚糖将CdS纳米晶体固定在玻碳电极上制成了检测凝血酶的CdS纳米晶体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以及鞠熀先等人【9】利用壳聚糖将CdTe纳米晶体固定在玻碳电极上制成了检测对苯二酚的CdTe纳米晶体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朱俊杰研究小组【10】利用PDDA共价键合的方法将CdSe纳米晶体固定在金电极上从而制成了CdSe纳米晶体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