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酮敷料的抑菌性能研究及体外细胞毒试验文献综述

 2023-02-11 21:33:35

开题报告内容:

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各种塑料制品,尤其是医用制品的表面污染和细菌滋生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世界各国对抗菌研究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效环保的抗菌剂是研究的关键[2]

抗菌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一类物质[3]

人们发现带有长链烷基的季铵盐基团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4]。但是有机小分子抗菌剂存在易挥发、不易加工、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带有抗菌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恰巧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同时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不会渗透进人的皮肤,还具有比小分子抗菌剂更好的抗菌性能[5-6]

有机硅季铵盐(OSQAS)一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耐高温、耐水洗、持久的效果,抑菌范围广,能有效抑制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酵母菌和真菌[7]。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8],有机硅季铵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324mg/mL。其杀菌机理是:以有机硅作为媒介,将具有杀菌性能的铵阳离子基团强有力地吸附于细菌的表面,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代谢中间产物溢出,致使微生物停止呼吸功能而致死,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作用,即发生了接触死亡 [9]。 由于各种传染性病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 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由细菌传播感染产生的疾病引起了广泛关注烷氧基硅烷季铵盐具有抗菌作用,效果持久, 又不会产生耐药性, 而且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高, 被视为高效、广谱、非药物性抗菌剂产品之一[10]

有机硅季铵盐的优良抑菌性在多个方面体现。有研究表明[11],将其用于纯棉织物整理,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24h后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8.12%、96.86%、95.14%,显示出广谱抗菌效果和较高抗菌率且安全无毒、无致敏作用。李俊英等[12]用叔氨基硅油与氯化苄反应制得的聚硅氧烷季铵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了100%,对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张昌辉等[13],也对有机硅季铵盐的抗菌性能得出了结论,当w(DOATAC)≧0.06%,经相应的抗菌效果非常明显。

硅酮敷料是以硅酮和有机硅季铵盐为主要原料的专利性的新一代功能性敷料,具有广谱抗菌、长效抗菌、物理抗菌、避免耐药、保护创面、控制感染、促进愈合的特点。有机硅抗菌剂具有广谱抗菌、长效抗菌、物理抗菌、避免耐药的特点。硅酮(Silicones)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系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14]。有机硅聚合物对热和化学试剂很稳定,不被水润湿。硅酮和有机硅抗菌剂组成的硅酮敷料,能迅速地形成具有呼吸功能和创面保护作用的硅酮物理抗菌膜。硅酮能有效地保护创面,具有隔离效果,根据王传栋的研究[15],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隔离特性来源于硅氧烷键中与硅原子相连的甲基的低电子吸引性,加之硅氧烷优异的柔顺性,使得甲基可在其表面取向,而且甲基取向在很大温度范围内(-4~250℃)保持稳定,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中甲基的有规律排列,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力场,能有效地抵制胶粘剂分子中极性链段接近其隔离表面,从而产生强的隔离效果。因此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低成本下将硅酮辅料运用于各种形式的细菌、真菌感染,如烧伤感染等形式。

本课题主要研究硅酮敷料的抑菌性以及对自身正常细胞的杀伤活性。将硅酮敷料与有机硅季铵盐和同类产品作对照,通过将不同药液与不同菌液浓度作用后倾倒平板,由平板上的菌落数确定抑菌性能。同时,实施硅酮敷料的细胞毒实验,将细胞复苏活化,培养传代后计数,铺板,加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作用一段时间后,通过MTT法测细胞数,确定其对细胞的杀伤程度。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产品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绿脓杆菌的抑菌率最小达到90%,同时对细胞的杀伤程度小,细胞毒实验的细胞活力要达到70%以上。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