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37的抗凝血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1 21:35:05

课题名称 LL-37的抗凝血作用机制研究课题性质 基础研究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一、研究背景凝血是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此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的连锁性酶反应过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都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受到某些因子的刺激后会被激活,之后就发生了至今被公认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瀑布学说就是说这些凝血因子可能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被激活,致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把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块,发生凝血[1,2]。

LL-37,为目前唯一在人体中发现的cathelicidin家族成员。

它是以两个亮氨酸为起始的一段包含有37个氨基酸残基[3]的肽链,其分子量为18KDa[4]。

LL-37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武器,其可在中性粒细胞[5,6]、NK细胞[7]、肥大细胞[8]、树突细胞[9]、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10,11]等中表达并释放。

在长达十几年的研究中,发现LL-37在机体内发挥多种效应。

它不仅具有广谱的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功能,而且表现出趋药性]以及免疫刺激或免疫调节作用。

另外,它还能诱导伤口愈合、血管生成以及调节细胞凋亡,且在肿瘤监测以及抗肿瘤效应中也发现了它的身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