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性反应, 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样便伴腹痛, 该病病程长, 治愈难度大, 且与结肠癌关系密切, 属于消化系统难治疾病之一[1]。
目前研究[2]显示, 炎性细胞因子失衡是UC发病的重要机制, 这些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白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IL-1、IL-12、IL-23等。
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 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研究UC较为成熟的动物模型之一[3,4,5]。
然而, 小鼠模型建成后, 免疫活力如何, 免疫因子的浸润情况以及相关机制还并未清楚。
二、要解决的问题1. (硫酸葡聚糖)硫酸葡聚糖是葡聚糖的聚阴离子衍生物,由葡聚糖和氯磺酸的酯化反应形成。
其中含硫量约为17%,相当于葡聚糖分子的每个葡萄糖残糖中平均含1.9个硫酸基团。
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水溶液应配成缓冲体系(如碳酸氢钠),防止降解。
2.不同的小白鼠之间个体差异性较大,存在较大偶然性3.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一部分化学药品对人体有危害,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措施,佩戴手套穿实验服4.实验后所有的小白鼠都需及时处死,不能将实验用小白鼠私自带出。
三、可行性分析炎症性肠炎(IBD)是一种慢性、易反复的胃肠道感染,会提升肠道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主要包括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萄聚糖硫酸钠 (DSS) 于1990年由Okayasu等[6]首次报道, 该试剂被用于研究IBD的病理情况近20多年, 所引起的结肠病变过程与人类结肠炎疾病的病理特征吻合[7], 基于DSS建立的动物模型可用于药物研发及探讨人类IBD治疗方案[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