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联烯与芳基碘代物的偶联反应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6 22:56:18

1.烯基氟膦酸酯研究背景及现状单氟烯基结构烯作为酰胺键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图1.1)已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酶抑制剂和多肽模拟物中1(图1.2)。

烯基氟的引入不仅不影响多肽的活性而且缓解了被生物体内酶的水解作用从而更加稳定存在。

另外单氟烯基膦酸酯也可经过进一步的催化氢化合成alpha;-单氟膦酸酯是一类比二氟亚甲基膦酸酯模拟效果更好的天然磷酸酯。

目前已有的报道显示alpha;-单氟膦酸酯广泛用于蛋白酶抑制剂,尿苷类似物ATP等(图1.3)。

由于烯基氟结构中C=C双键的存在使得该类化合物在合成过程中通常得到构型不同(Z/E)且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有着很大差异的的两种产物。

因此高选择性合成不同构型烯基氟类化合物一直以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图1.1烯基氟作为肽键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图1.2酶抑制剂和多肽模拟物 图1.3ATP类似物和黄素酶抑制剂目前文献中有部分相关的单氟膦酸酯的合成方法:1996年,日本东京理工大学MasakiShirnizu2课题组报道了溴氟代类化合物和n-BuLi在-130℃时生成具有手性中心的目标产物。

在该反应的过程中,目标产物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和氯化锌发生Peterson消除反应脱去MEM(甲氧乙氧甲基)基团可生成烯基氟类化合物(图1.4)。

图1.4溴氟代类化合物Peterson消除合成alpha;-单氟乙烯基膦酸酯2000年,AkiraOtaka3组在探讨有机铜试剂作用条件下二氟膦酸酯与甲基基团的加成反应时,意外的得到了没有加成产物存在的alpha;-单氟磷酸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