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大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作为其中极有前景的代表,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门之一,也是较为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
经过基因改造之后的T细胞具有独特的优势,较之传统的化疗、放疗以及早期的细胞疗法,显示出诸多优越性,如较好的耐受性,较长的持续时间,但同时也存在细胞因子风暴、脱靶效应、脑病等副作用,甚至导致病患死亡。
本文将从CAR-T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CAR-T;嵌合抗原受体;肿瘤;免疫疗法《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的首位。
肿瘤的免疫疗法被认为相比传统的化疗、放疗具有更好的前景,肿瘤免疫疗法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免疫检验点阻断疗法、肿瘤疫苗以及过继性细胞疗法。
而其中过继性细胞疗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前有LAK细胞、CIK细胞等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的细胞疗法,但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当数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细胞,因病人对其有着较好的耐受性,治疗效果持续时间也较长,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1. CAR-T简介CAR-T是利用基因改造技术使得自体T细胞表达肿瘤特异嵌合抗原受体,然后将体外制备的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CAR-T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发挥细胞毒性杀伤靶细胞,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早期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下调自身MHC的表达,发生肿瘤免疫逃逸[1],而CAR-T以非MHC限制性的方式结合肿瘤抗原,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1.1第一代CAR-T早在1989年, Eshhar研究小组[2]就将抗体的可变区与T细胞受体(TCR)的恒定区融合形成嵌合受体。
后来为了提高效率,改用单链法,具体的做法是,将针对特定抗原的单链Fv结构域(single chain Fv, scFv)和FcεRI受体(gamma;链)或CD3复合物(zeta;链)胞内结构域融合形成嵌合受体基因,在T细胞内表达,即第一代CAR-T。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