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响应性自组装抗肿瘤多肽水凝胶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性质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8 12:26:0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研究目的:

HG-PTX为高效的抗癌药物递送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策略和潜在的载体,水凝胶载体在增强肿瘤靶向性,延长保留时间,减少全身副作用,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积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致力于研究一个高效的抗癌药物递送。

主要研究内容:

在肿瘤细胞特定部位内给予化疗药物可实现药物在肿瘤内定位,减少非特异靶向性,提高癌症的治疗疗效。有文献报道,pH响应性肽水凝胶被认为是肿瘤内注射化疗药物的合适载体。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紫杉醇(PTX)药物递送系统,利用pH响应性的FER-8肽水凝胶包裹紫杉醇实现肿瘤靶向。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对pH响应性水凝胶体系的成胶性能、酸敏感性、药物释放、载药量、二级结构、流变学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在pH值为7.4的条件下,肽段通过自组装形成稳定的高载药的FER-8肽水凝胶,而在酸性pH下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圆二色谱和流变学证实了水凝胶拥有适宜的网状结构和较强的力学性能。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证实,当pH值为7.4时,FER-8肽水凝胶的平均纤维尺寸小于500nm,当pH值为5.5时,观察到FER-8肽水凝胶(HG-PTX)的紫杉醇持续释放时间接近一周。

研究手段:

  1. FER-8肽水凝胶的制备

为了制备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我们首先制备了1 M 的NaOH、HCl水溶液,随后,分别将5、10和20 mg设计合成的FER-8肽加入到2.5 ml的EP管中,每管加入蒸馏水1 ml,将EP管置于涡旋仪中涡旋,直至多肽完全溶解,分别配制5、10和20 mg/ml的多肽水溶液。用移液枪少量多次往EP管中加入制备好的NaOH溶液,调节多肽溶液的pH值为7.4,静置30分钟直到形成稳定的半固体水凝胶状态,观察多肽从溶液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这一变化过程。

  1. 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成胶性能研究

准确称量纯化后的FER-8肽水凝胶,用蒸馏水制备浓度为20 mg/ml的多肽水溶液。接着用1 M NaOH和0.1 M H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5-8,静置30分钟形成稳定的水凝胶。然后将这些水凝胶转移到带盖小瓶内,将小瓶倒置,观察每个pH值下凝胶的流动情况以及溶液和凝胶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观察并且记录多肽形成稳定透明水凝胶时的PH值。

  1. 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体外释放研究

药物释放实验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在EP管内进行的[34]。为了从FER-8肽水凝胶中实现紫杉醇(PTX)的体外释放,按照上一章实验方法,以设计合成的多肽和PTX溶液制备载药水凝胶,其中多肽的浓度为20 mg/ml,紫杉醇的浓度为5 mg/ml。

将载药水凝胶加入到1.5 ml的EP管中,轻轻摇匀得到表面均匀的水凝胶,然后在水凝胶顶部加入1.5 ml的磷酸盐缓冲液(pH5.5)作为释放介质。将这些EP管放置至轨道摇床中,以37plusmn;0.5℃和150 r/min的速度震荡6天,观察和并记录实验现象,对PTX的释放和多肽的分解进行性能评价[36,37]。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从释放介质中取出1 ml样品,分析药物含量,同时用等量的新制备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5.5)替代,以保证实验条件的恒定。采用230nm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的含量,对每个样品进行药物释放分析,通过绘制药物积累释放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获得PTX的体外释放曲线。肿瘤组织药物释放动力学是肿瘤释放过程的关键[38],采用不同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水凝胶的释放机理是则我们实验的关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