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致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同时,癌症治疗常常伴随较高的经济费用。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其中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组织选择性差,体内分布广泛,常伴有严重的全身性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因此,寻找新的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针对特定分子靶标的抗癌药物,就成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
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通过血液流动带来氧气和营养是必需途径,因此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涉及肿瘤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有很多,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VEGFR-2作用较强,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主要靶点[1]。VEGF家族成员主要有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VEGF家族除了影响血液淋巴循环系统外,还对其他器官系统例如神经系统、肺、肾脏等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可以选择性地结合VEGFR-2结合。VEGFR-2是一类酪氨酸激酶跨膜蛋白,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包括VEGFR-1、VEGFR-2和VEGFR-3,其中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以VEGFR-2为主。当VEGF与相应的VEGFR-2结合时,诱导受体发生二聚化,进而激活受体胞内结构域中酪氨酸残基发生自磷酸化。磷酸化的酪氨酸和周围氨基酸残基组成下游因子的结合位点,并启动各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激活下游级联反应,从而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变化[2]。VEGFR-1在胚胎过程中可以调节VEGF-A与VEGFR-2结合,从而促进血管生成,还在造血祖细胞招募和单核细胞迁移中起到重要作用[3]。VEGFR-2和VEGFR-3主要调节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VEGFR是一种膜镶嵌蛋白,包括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当VEGF与VEGFR结合后,受体发生同源或异源二聚化,酪氨酸残基发生自磷酸化,激活下游多个级联反应,引起相关功能变化。这些变化会刺激肿瘤细胞和肿瘤周围内皮细胞中VEGF和VEGFR-2的表达活性,使其增高,因此为干扰VEGF/VEGFR-2信号转导来治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
- 要解决的问题
VEGFR-2-TKI对肿瘤血管生成有良好疗效,但是发现,肿瘤对该类TKI产生了耐药性。我们设计合成VEGFR-2/ NF-kappa;B靶点抑制剂,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抗肿瘤活性,期望可以克服肿瘤对VEGFR-2 TKI的耐药性。
- 可行性分析
现在靶向VEGF/VEGFR-2通路的药物主要有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中贝伐单抗(Bevacizumab) 是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抗血管生成以治疗癌症的药物。贝伐单抗可以连接并中和人VEGF-A和生物活性蛋白水解片段[4],阻断VEGF-A和VEGFR-2的结合,进而起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此外,近年来针对VEGFR-2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成为研究的热点,已经批准上市的药物有索拉非尼(Sorafenib)、舒尼替尼(Sunitinib)和凡德他尼(Vandetanib)等(图1),它们都是多靶点抑制剂,作用于VEGFR-2、PDGFR和c-Kit等酪氨酸激酶。
图1. 部分获批上市的VEGFR-2抑制剂
虽然这些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就,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现象,限制了其疗效。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