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Y缓释片处方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7 23:15:5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癌症(Cancer),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因此,癌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癌痛也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50%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WHO预测,到2015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癌症病例将达到1500万人左右,其中,70%将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癌症患者约450万,每年新诊断癌症患者约18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140万,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的癌症病人占到51%~61.6%。有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300万~400万癌症患者因无法得到及时治疗而饱受疼痛的折磨。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国的癌痛治疗仍然面临认识上和实施方面的诸多问题。据权威部门证实,目前我国能够得到科学、规范的癌痛治疗的患者不足30%,因此有效的镇痛治疗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目前癌症治疗领域的一个工作重点。然而药物治疗是WHO推荐的治疗癌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的市场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癌痛治疗药物市场增长迅速。

OXY是从生物碱蒂巴因(thebaine)提取合成的半合成阿片类药。其等效止痛作用强度与吗啡相比是吗啡的2倍,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平滑肌,为阿片类激动剂,主要用于镇痛,其他药理作用包括抗焦虑、止咳和镇静。无极量限制,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只受限于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从几项研究资料可以认为,A药物对人产生基因毒性的危险性较低,长期用药无蓄积。已有报道显示OXY释放的副作用较吗啡少。目前被作为吗啡替代药物用于晚期癌痛控制。

OXY药物能溶于乙醇、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水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溶液,而其盐酸盐结晶体可从水中得到,溶于水、乙醇、氯仿,不溶于乙醚。OXY为其盐酸盐,是中效阿片类镇痛止咳剂,其镇痛作用比可待因强10倍,口服效力较高。

现代药物研发中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了大量对疾病治疗效果较好的化合物实体,但是当中大约有40%的化合物因为水中溶解性不好而被淘汰,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这些药物当采用片剂或者胶囊等固体口服给药方式时,由于体内吸收速率受药物胃肠道内溶出的限制,显示出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个体间与个体内差异,疗效与剂量相关性不高,这严重限制了药物采用口服给药方式。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水中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将会促进体内溶出和吸收,提高疗效。而OXY缓释片口服用药吸收较充分,吸收几乎不受食物种类及胃肠道pH值的影响和干扰。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0%~87%,生物利用度的个体差异较小。OXY缓释片与其它阿片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相比,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有明显优势,吗啡的生物利用度为24%、哌替啶为52%、丁丙诺啡为14%。OXY缓释片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稳定,波动幅度小。口服后吸收达峰值时间明显早于吗啡控释片,吸收速率稳定性也优于吗啡控释片。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后峰谷波动幅度低于吗啡控释片。由于清除半衰期短,使药物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在口服用药时,药物入脑速率非常慢,呼吸抑制和欣快感基本不会发生。

近年来在国内推出的OXY缓释片也值得关注。该品种于1995年在美国上市,是OXY的新剂型,由于起效迅速、持久高效,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痛、骨关节类疾病的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是全球麻醉药品消耗量增长较快的品种。该剂型是采用AcrOXYontin缓释技术,该技术可以让总剂量38%的OXY从缓释片中快速释放,随后其余62%的OXY从缓释片中缓慢持续地释放,口服OXY缓释片后出现双吸收时相;快吸收相T1/2为37min;慢吸收相T1/2为6.7h。OXY缓释片内OXY的双相吸收意味着在每次服药后,病人疼痛不仅能得到迅速的缓解,而且它们仍然能从持续的疼痛缓解中感受到该药带来的益处,并且减少服药次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该品种在国内市场尚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一、本研究的制备步骤包括:

1.制备颗粒:首先用湿法制粒制备颗粒,接着采用疏水性聚合物包被颗粒,然后再与疏水性的高级脂肪醇混合成较大的颗粒

2.片剂的制备:将颗粒压制成片。

二、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考察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