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纳米银材料的制备及在药学方面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3-01-29 21:35:56

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并没有物理内涵。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通俗一点说,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nm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同样组成的宏观材料所没有的特殊性能。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而且,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发生这种突变的临界尺寸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纳米材料,对于不同的特异性能所需要的临界尺寸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介于原子簇和宏观微粒之间,因此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很多宏观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

纳米微粒尺寸相当或小于光波长、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的相干波长或透射深度等特征尺寸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效应,即体积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由连续变为离散,半导体微粒中存在不连续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由此会导致许多不同于宏观物体的光、电和超导等性质。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这一变化就使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其光吸收或发光带的特征波长也不同。

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价值不仅与其尺寸大小有关,而且与其形状和晶体学特征(物相等)密切相关,所以探索纳米材料的形状和物相控制合成方法是目前化学、材料、晶体、物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相对于颗粒尺寸的控制而言,形状的控制更为困难。

这是由于处于高能量状态的纳米粒子倾向于相互团聚并长大,而且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纳米粒子的生长,因此,用常规方法得到的纳米粒子一般为尺寸分布较宽球形粒子。在纳米粒子的成核一生长过程中,如果环境是稳定且均匀的,则有可能得到形状规则且单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1]

纳米银

银,元素周期表Ⅰ类副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07.870,熔点960.8℃,沸点2210℃,密度10.498g/cm3。纯银为银白色,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它能与任何比例的金或铜形成合金。银具有极好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在所有金属中居第二位。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所有的金属元素中,以银的导电性最好。银有消除毒性的功能,这是它变色的原因之一;银可以加速创伤愈合,防治感染,净化水质和防腐保鲜。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氧反应,所以银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银存在。银易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中,微溶于热的稀硫酸,不溶于冷的稀硫酸中。硝酸银是最重要的银化合物。银是贵金属中较为常见也是相对廉价的一种,由于它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银溶胶指1~100nm银粒子在溶液中形成的均相分散体系。银胶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是一种方便有效、灵敏度很高的吸附衬底,使吸附分子的拉曼信号获得105~107倍的增强等[2]。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纳米银广泛用作催化材料、防静电材料、低温超导材料、生物传感器材料、电子浆料和抗菌抑菌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