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交叉口非机动车危险行为对比分析文献综述

 2023-08-16 16:42:20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基于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对比分析,目前几乎没有系统地分析不同类型交叉口的非机动车危险行为差别的研究。故结合本次研究的内容和思路,按照从机动车危险行为出发,对非机动车危险行为分类,根据分类情况和研究需要对交叉口分类的思路进行文献的综合概述,从既有研究中总结成熟理论与方法,并针对研究的局限性,为本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1. 非机动车危险行为与交叉口类型分析

(1)非机动车危险行为研究

  1. 主要危险行为特征研究

非机动车的主要危险行驶行为包括:闯红灯、逆向行驶、违法占道行驶、非法转弯、突然停车或转弯、强行超车、使用手机等。如胡洁(2017)[18]通过对出行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骑行人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知晓率低,闯红灯、行驶在机动车道、逆向行驶、酒后骑车等不安全驾驶行为较为普遍。陈瑶等(2018)[19]通过对选定区域的居民多阶段抽样,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非机动车主要违规行为包括闯红灯、使用手机、夜间骑自行车未佩戴反光条、骑行时不佩戴头盔和加装遮阳伞等。Changxi Ma (2019)[4]认为非法占用机动车道、超速骑行、闯红灯、非法载人和反向骑行是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危险驾驶行为。王涛等(2017)[20]通过对交警的访谈,发现电动自行车的危险行为主要包括未按规定让行、违法占道行驶、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

  1. 非机动车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非机动车危险行为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为与个体本身有关的因素,分为有意识因素(安全意识、观察行为、侥幸心理、从众心理等)、无意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非机动车类型、是否了解非机动车相关规定等)。黄丽燕等(2017)[21]通过大量观察录像,以红灯期间到达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作为研究对象,非机动车驾驶员的性别、年龄、是否行人、从众心理 、安全意识、非机动车类型为非机动车违章的主要影响因素。

外在因素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条件有关的因素。刘传起(2019)[22]通过研究骑行者的过街忍耐时间,认为需要穿越的车道数、非机动车信号红灯时长、交通流量、是否二次过街等因素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影响较为显著。齐张丽(2018)[23]在路段非机动车道交通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交叉口形式、进口道车道数、车道功能划分、车道宽度、坡度、机非隔离设施、信号设计参数、非机动车专有相位、交通条件(引道的交通量、各流向车辆分布、各流向车型分布)等因素对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存在影响。

(2)交叉口类型研究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从几何形态、信号控制方案、道路等级、施工状态、存在的交通设施、渠化设计、交叉口所处的位置等维度从各自的研究目的出发,对道路交叉口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在进行本次研究时可以将他们的研究目的和分类情况用以参考,探索本次研究适用的交叉口分类维度。

胡琼虹(2006)[24]根据交叉口根据相交道路条数可分为三路交叉、四路交叉、多路交叉等;根据交叉口的形状又可分为T字型交叉、Y字型交叉、十字型交叉、环形交叉等。根据交叉口控制方式可分为无信号交叉口和有信号交叉口。平面无信号交叉口又分为T字型交叉、Y字型交叉、十字型交叉、环形交叉。信号交叉口分为两相位、三相位和四相位等。

陈珊(2015)[25]认为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具有其一定的适用性,影响交叉口形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设计小时交通量、交通的组成与性质、相交道路的条数与交角、自然条件和用地费用等,在交叉口选择时,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按照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的不同,将城市平面交叉口划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无信号灯控制平交交叉口、有信号灯控制平交交叉口、平面环形交叉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