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1、 需求的相关研究: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肯提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产品的出口局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
后来克林顿.奥尔德弗(1969)提出了ERG理论指出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越低,个体对该需求的追求越强。
2、 竞争力观念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1983)建立了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模型,即战略贸易理论。
梅里兹(2003)认为只有少数高生产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利润。
而乔治马格努斯(2011)认为培养技术型的毕业生可以让他们获取新技术,通过人力资源投资消除人才壁垒。
国内研究 1、出口结构的改变中国巨大的出口额只是在商品种类和品牌之间的调整(汪洋、孙林岩和徐晟,2008),实现以出口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的提升与优化,当务之急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企业的自身出发(胡国珠2008)。
全球贸易结构趋同趋势明显(邓兴华、崔凡和林洲钰2015),我国按照静态比较优势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会使服务贸易固定化,只有打破原有的要素禀赋状态才能跳出比较优势陷阱(许和连和陈丽红,2015)应该形成模仿模仿创新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骆小俊,2015)。
2、 出口方式外贸交易过分依赖外贸业务员,呈现保姆式服务(刘贞妮,2015)一带一路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邵黎明、蔡军花2015)跨境电子商务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卢进勇,邵海燕和黄珊珊,2014)培育自主营销渠道,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发展方式(连娟,2016),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实现市场业态的转型升级(李虹,2017)3、 国际竞争力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影响,各经济体的增长受到威胁(李春顶,2009)义乌小商品在初级市场上占有比较优势(李洪江,2009)创意产品已经取代传统制造业产品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领域(聂聆,2013)消除地区行业壁垒和各种政策的歧视(朱瑞庭、尹卫华,2014)义乌小商品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它的发展后劲不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严厚雁,2017),在特定时期,要素的创造比天然的继承更为重要(盛乐,2017)。
研究述评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出口贸易研究比较深入。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