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基础研究
Wurgler(2000)开创性研究中,首次提出用产业投资对产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作为衡量资本配置效率的指标,为金融发展促进资本配置效率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随后Galindo、Schiantarelli和Weiss(2007)提出了一种指数化、能实时动态观测每一期资本配置效率的方法,试图修正Wurgler方法只能获得静态资本配置效率评价的缺陷。虽然指数方法相对弹性系数方法而言,却有及时性的优点,但该方法所需要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与经济现实相去甚远,且指数的可靠性严重依赖于样本数量。因此,相对指数方法计算弹性系数的方法因其研究思想可靠,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成为资本配置效率研究方面广泛应用的经典模型。Almeida和Wolfenzon(2005)首先应用该方法研究了资本配置效率对投资者保护和企业外部融资需求的依赖程度。
2.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发展研究
基于Wurgler方法,Morck、Yavuz和Yeung(2010)分析了银行体系为主、尤其是国有银行体系为主的国家,资本配置效率要低于金融市场为主的国家。Bena和Ondko(2012)用欧洲的跨国数据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所具有的促进作用。Cavallo等(2013)比较了相对价格波动对65个国家28个产业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相对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资本配置效率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赵玉林,石璋铭(2014)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考察了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水平,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与产业的技术效率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选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11个季度的数据进行面板PCSE实证分析。李煜华,王月明,胡瑶瑛(2015)为了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设,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关键要素管理与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3.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现状研究
耿成,轩王玲(2017)选取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以产业总体和行业细分为参考集,对其资本配置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黄蓉,黄琦晶(2017)采用Richardson模型计量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考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盈余质量如何影响其资本配置效率,并分析其影响路径。黄昱婷,赵强,宋晓薇(2017)通过理论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全面和多角度地探究在目前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金融资源配置对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路径和影响程度,这一研究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王雷,赖玉霜(2017)基于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研究金融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发现,金融创新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赵天宇,修静(2017)通过多重机制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理论预期,在数理分析基础上构建投资模型,对补贴介入影响投资的复杂机制及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发现,补贴影响着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对产业产生影响。
[1]赵玉林,石璋铭.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02:72-80.
[2]刘正银,彭银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环境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17,34:95-97.
[3]孙国民.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界定:一个文献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4,02:43-4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