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中国高铁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相应的滞后于国外。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对高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主要集中在区域的交通运输、就业、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
王丽,曹有挥,姚士谋(2017)通过研究日本新干线铁路系统,并结合我国国情,指出京沪高铁的修建,有利于提高铁路经济收益,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并将深远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方式。
胡天军,申金升(2016)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产业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俞开洋(2018)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从高铁对区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和区域空间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
陈春阳,孙海林,李学伟(2015)研究了高铁对区域内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认为高铁在城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核心城市经济圈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蒋秀兰,刘金方,朱桃杏(2018)的研究认为,京津城际铁路加速了北京和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北京天津同城化、一体化进程。
王姣娥,丁金学(2017)从城市公共服务、区域社会治理、国际经验等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探讨在高铁时中国大都市圈发展应该采取的新思路和新战略。
陈肖飞,艾少伟,纪莉莉(2018)详细阐述了区域空间结构与城际轨道交通的互动机制,认为区域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必然的空间映射关系,城际轨道交通将最终重构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新的牢间均衡。
苏文俊,施海涛,王新军(2017)分析高速铁路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京津冀区域高速铁路相继规划、建设和通车运营,促进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