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冲击。本文以第三方支付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了2010年至2020年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第三方支付的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将传统银行的业务进行细分,分别对总体盈利水平,中间业务收人,利息收入进行实证研究,且通过稳健性检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实证结果表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最后对传统银行业未来发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盈利能力;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研究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发展,全球各国的学者也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外国学者如Dorsey J(2017)认为第三方支付在现代化社会中满足了人们对快捷支付的需求,提高了整体社会的经济效率,并且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Chuhan Shao(2021)以支付宝为例,研究了第三方支付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盈利模式以及趋势。
同时我国学者也对第三方支付做出了许多重要研究。宋仁杰等人(2008)认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属于新兴行业, 国内尚无专门的法律对其性质作专门的定义, 各方也对第三方支付的性质进行定义。目前, 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公司章程中将自己定位为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网络公司, 试图确立自身为用户网络代收服务的中介地位, 而学术界多倾向于认为第三方支付不仅仅提供技术平台, 而且对银行业有较大联系。有的观点认为第三方支付不只是一种支付手段, 同时认为“大部分的银行仍然对它的认识存在不足, 仍然将它当作是传 模式采用的新的业务、新的产品、新的工具加以引用, 而没有认识到它有可能对传统的业务模式、传统的银行 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将其定义为“虚拟银行”。李娜(2020)研究了第三方支付的优势,认为第三方支付在交易成本、用户规模和普及度、多元化服务上有着显著优势,同时进一步分析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不足,相关法律规范还不完善、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用户信息泄露风险、安全性相比商业银行还存在不足等。
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史和盈利模式来看。周升学,吴哲(2021)认为第三方支付产生于上世纪末,1990后我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商业银行发展急需完善的系统建设,因此催生出支付行业,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第三方支付得到快速发展,此时第三方支付概念也被提出,并且在这个时期,第三方支付不仅有收付款业务,更推出了缴纳生活费用、转账等业务,从2010年到2015年,我国对第三方支付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制定和规范了该领域的业务范围和管理细则,标志该领域的合法地位得到确立。如今,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迈向成熟。郭晓(2021)首先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之后以支付宝作为代表,对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来源主要有社会上的闲置资金、转账和提现中的手续费收入、广告收入和其他增值性服务收入。
(二)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