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在驱动、传动、控制、传感、系统、算法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更高的速度、精度、柔性等控制能力,更强大的定位、视觉、力觉等感知能力,更智慧的交互、识别、学习等计算能力,将机器人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无人机、平衡车、潜航器、家用扫地、仓储物流、安防巡检等。为普及机器人科学技术,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机器人竞赛活动。机器人竞赛以某个竞赛主题为背景,通过发挥参赛者各种智慧和知识,设计制作出具有一定功能和一定对抗能力的机器人。机器人竞赛是一种高技术对抗活动,它涉及人工智能、智能控制、通信、传感器、博弈论等多个领域前沿研究和技术,集技术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
国际机器人赛事有始于1994年的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始于1998年的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FLL机器人世锦赛等。国内机器人竞赛有始于1997年的中国RoboCup比赛;始于2000年的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始于2004年的“江苏大学生机器人大赛”;2016年开始的“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
机器人竞赛催生了竞赛用机器人的研究与生产,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很多,如国内未来伙伴设计的AS-MF2010足球机器人,采用Cortex系列芯片,主频可达72MHz。上海英集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uddy Robot机器人,以STM32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器。美国生产的Sruveyor公司生产的SRV-1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国内许多高校也开展了竞赛用机器人的研究,如张宏彬设计的用于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项目——机器人自动分拣搬运比赛,采用全新设计的非航行推测算法,硬件模块化设计, 核心控制器采用了国内少见的双核形式, 并采用多种传感器的竞赛机器人。针对“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运输对抗赛机器人设计要求和比赛规则,郑增辉提出了一种基于Arduino的运输对抗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经过近20年发展,中国的机器人竞赛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形成了覆盖各年龄阶段群体,涵盖空中、水中、地面,包括参与国际赛事与自主原创赛事,基于学术、技术、应用与科普导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景象。
(二)研究主要成果
竞赛机器人研究及比赛工作最早是在韩国开展起来的,在很多国家作为一种展示综合国力的象征。实力较强的国家有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捷克、新加坡等国家。典型的控制系统有:
1、SOTY Ⅱ,采用单片机80C 196KC 辅以LM629运动控制器,用一片大规模可编程器件EPM7032 来处理传感器及其它逻辑关系。软硬件开发难易程度适中,但成本较高;
2、Mirage, 采用80C196KC单片机,利用扩展的8255I/0来管理传感器,用可编程控制器GALI6V8来管理其它逻辑电路,用HCTL2020计数芯片来完成测速电路。软硬件较复杂,但成本较低。
国内科研机构是97年初开始进行竞赛机器人研究的,一些高校如东北大学、浙江大学等纷纷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
1、东北大学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开发出了的竞赛机器人,其最新的则以80C196KC为控制核心构成底层控制系统,测速利用外扩的8253实现,利用ST288A作为鉴向环节给出方向判断,控制上采用增量式积分分离的PID控制,通过双H桥L298以PWM方式驱动左右电机,PID、PWM算法全部由CPU实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