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测量技术应用于地壳形变研究经历了三角测量、电磁波测距(EDM)、激光测距(SLR)到目前的全球定位技术(GPS)的过程。
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地球物理相关的研究,它具有设备体积小、精度高、观测速度快、全天候、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全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质学和地震学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成为监测全球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地块及断裂带的运动、地震前兆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实施和运行使我国在地壳形变监测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无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其他区域范围内的GPS站点时间序列几乎都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形变特征,虽然GPS周年信号主要位移均是真实位移,但是还有相当比重的位移是由于地表负荷引起的,地表环境负荷会引起全球的质量重分布,进而导致地壳产生相应的形变【1】。
尽管已经有学者对季节性信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系统性的分析仍然比较少。
另外地壳位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在持续趋势上叠加的年振荡造成的。
这种振荡是由地球对冰的质量和空气质量(即大气压力)的季节性变化的弹性响应所驱动的【2】。
另外有文献结果表明,GPS观测到的站点年垂直变化功率的40%可以用季节地表质量再分布的共同贡献来解释【3】。
随着数据处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地区GPS站及数据的增多,深入研究中国地区地壳形变,建立更为准确的地壳形变的模式成为可能,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对我国地区地壳形变的系统性的分析,可以建立中国地区的地壳形变模型,从而可以对地壳的动力学机制分析和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