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文献综述

 2023-11-20 15:31:21

文献综述

1)人民币汇率历史现状:

从短期来说,美元汇率指数仍然处于上升周期,人民币还有进一步贬值的压力;从长期来说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特朗普时代中美之间的博弈,很可能会促成人民币大幅升值。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化过程以及当前的状态

改革开放与人民币大幅贬值(1979~2005年)

根据索洛(Solow)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发展的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1949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缺乏资本。邓小平在1978年掌权后,采取三大举措:一是迅速与美国建交(1979年),解决了资金流入的技术性障碍;二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打开大门迎接国外资金;三是主动让人民币大幅贬值,让中国的竞争力充分体现。

自1949年至1978年,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长期被维持在2.75至1.50之间(¥/1US$,下同)。自1979年开始,人民币逐步贬值,至1994年,人民币最低跌至8.62(跌幅为83%),后来被稳定在8.27,一直到2005年7月。人民币大幅贬值推动国际资金涌入中国,盘活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让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汇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谓“浮动”,就是允许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所谓“有管理”,就是浮动只能在指定区间内(每天中间价上下0.1%范围内),而且政府在市场中充当“庄家”的角色,保证合法的买盘和卖盘都能得以成交。那意味着政府需要在市场无法完全出清时,主动买入或者卖出人民币。所谓“合法”外汇交易,就是要符合“经常项目下自由流动,资本项目下管制”的政策。

1979年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双顺差状态,政府不得不持续用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的办法维护汇率。结果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同时人民币印制数量也越来越大。人民币当年的贬值政策显然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1978年的GDP总量只占世界1.7%,在国际经济中影响力有限,所以人民币当年的大幅贬值并没有引起美国的重视。到20世纪90年代,中美贸易逆差不平衡逐步扩大,美国开始反复敲打中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很巧妙地以“太极拳”方式化解,通过时不时对美国的大额采购,安抚其不满情绪,努力维持人民币汇率在8.27的水平上,一直到2005年7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