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梦山海经”系列文化产品文献综述

 2023-11-20 15:31:13

文献综述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帆在《《山海经》与《怪奇鸟兽图卷》中的异兽形象对比研究》中提到妖怪文化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渐渐的开始受到更多人的正视。而溯其源头,还要非《山海经》莫属。在强调设计“本土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传统文化艺术,在历史的母体中汲取养分,将当代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进行完美融合,这应当是我国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应有的自信,也是作为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人的责任。

谢地在《《山海经》中古今妖怪艺术形象的分析及应用实践》中提到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是一个不能被某一种文化风格独霸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大力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时代。妖怪艺术形象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已经默默无闻了很久很久,甚至如今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下备受嫌弃和排挤。妖怪是先民在原始意识下与自然相处的智慧的产物,蕴涵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古代人的信仰和哲学理念,在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共同目标下,妖怪艺术形象的重塑也被提上日程。

《山海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著作,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它,而不是由于它恐怖荒诞的异兽形象而避而远之。同时妖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也开始受到一部分人的正视,它们的形象也应该更具有艺术性同时结合当代艺术,一起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所谓的魑魅魍魉。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但是过衰而疑古,民弱而遗祖。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近代屈辱史,反应在古史研究上的效应之一便是怀疑、冷漠与否定,以至于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人已不了解《山海经》等古籍的价值所在,也不清楚研究山海经、绘制山海经图画究竟有什么现实是意义。再加上对妖怪文化的反感,让更多的人不愿意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对妖怪的形象进行提炼,采用剪纸的方式重塑它们的形态,改变人们对山海经异兽的看法。以古典且现代的形式语言,让更多的年轻人来认识了解这部古书,树立本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张帆.《山海经》与《怪奇鸟兽图卷》中的异兽形象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5.

2.李璐.《山海经》神灵形象及其美学意蕴探析[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