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我国早期与教育建筑相关研究则大多是关于规划标准、建设准则等约束性规则的探索。
1952年唐英编写的《学校建筑》[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一部学校建筑设计的理论书籍,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小学校的校园规划、各建筑功能设置和面积配比,填补了我国建国后学校建筑研究的空白。
80年代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宗尧、李志民等教授编写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
1987年出版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3],第一次较为的全面论述了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原理、步骤方法,较为精确详细地制定了中小学校园建设的规划标准和规模制度,为当时的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了基本框架,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建筑设计规范。
李志民教授出版的《中小学建筑设计》,在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全国中小学建筑和教育制度现状,完整阐述了中小学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步骤、原理和各部分空间设计方法,分析了我国校园现存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校园空间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倡导新型小学的生成和普及。
以此为开端,国内关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与中小学校园建设的探讨逐渐兴起。
2000年,我国提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新教育模式,关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研究开始增多。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志民教授为主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校园及建筑大量的实践调研,阐述了校园配套设施建设的措施、要求和策略,发表了《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4]、《城市中小学建筑改扩建设计研究初探》[5]等。
并且多篇硕博士论文均对中小学校校园建筑有所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