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某中学学生宿舍楼隔震设计文献综述

 2023-06-04 12:24:45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交接地带,板块运动相对活跃,加之近年来人类生产活动的愈发频繁,地震发生频率和强度等级都出现了提升的情况。

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传统的抗震措施通常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以达到消耗地震能量的目的,即被动抗震措施。

但此类措施受制于结构材料和设计,抗震能力不强。

合理有效的抗震方式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控制装置与原结构共同消耗地震能量,以此减轻结构受到的地震破坏,即结构减震控制。

其中,基础隔震设计的减震效果尤为突出,理论可达75%左右。

一、基础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隔震建筑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即下部基础、隔震层与上部结构。

隔震层一方面具有足够大的竖向刚度来承载上部结构自重,另一方面水平刚度较小,使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借此消耗地震能量。

(a)加速度反应谱;(b)位移反应谱隔震设计原理可通过地震反应谱来说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