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学生“心理硬壳”的形成过程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13 16:25:18

关于“小学生lsquo;心理硬壳rsquo;的形成机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心理硬壳”是由我们的导师自主提出的概念,是指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的不愿意触碰的、想要逃避的某些方面。这些“心理硬壳”的存在,有些无足轻重,但有些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我们要研究出这些“心理硬壳”形成的机制,然后对症下药,将那些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硬壳”打破。作为小学生,能够对其正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影响的“心理硬壳”主要包括在两个方面:厌学和社交焦虑。

一、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持冷漠、敷衍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1】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的不良风气。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不良风气,包括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会使得小学生产生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认为只要家里有钱,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都会喜欢自己,学习好不好无所谓,从而就不再愿意学习。另一方面就是信息网络的影响。当今时代为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手机、电脑以及各种智能设备。这些智能设备相较于书本学习而言更加的有趣,而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又不强,所以很多小学生都沉迷于生动有趣的电子产品中,从而渐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2】

(二)、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少,学生自发组织的愉快体育小组得不到支持,如有个班级七八个学生喜爱足球,班主任将他们玩的足球也没收。这种单一的文化学习,容易使学生形成厌烦情绪和疲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行为。【3】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填鸭”。在这样一种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小学生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然后就是教师在教学程中通常采用一把抓的教学形式,课堂讲课没有注重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听不懂教学内容、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渐渐开始不愿意学习。最后就是大部分小学学校在教学理念上都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所以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考试,在有形和无形之中给予了小学生太多的学习压力,过高的学习压力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是较为不利的。【4】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家庭因素主要包含有父母的文化程度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科学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首先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辅导和学习陪伴,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然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科学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父母的教养方式不科学不外乎两种表现,一种是过度严厉,一种是过度溺爱,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最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无论是孩子的心理成长还是生理成长,都会产生较多不良影响,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