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文献综述

 2023-10-07 15:15:33

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hellip;hellip;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周学龙、李洪松、刘长永等人立足于阅读教学的过程,分别就《做一片美的叶子》进行了教学设计。

陆燕从“预设与生成”角度对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片段进行了评析和解读,论述了课堂教学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离不开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相生。

黄红艳则从“人本对话”角度来设计《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学片段。以问题带动思维,以思维推动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读中思考、交流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最后读课外诗歌,学生体会到作者喜欢叶子,不仅因为它的外在美,还因为它有着默默奉献的内在之美。在这个过程中,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内涵的感悟等多项训练也一一得到落实。

顾军然认为《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清新,极富诗意和哲理的散文。文章的特点决定本文的教学应紧紧把握住“品和谐之美”这一主线,从“欣赏外表美、感悟内在美、升华情意美”这三个层次展开,引领学生走进一片片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叶子,让真情在反复品读、尽情倾诉的诗意课堂上生成、回荡,从而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体验中,领悟叶子“美”所折射出来的哲理光辉,享受和谐所产生的意蕴美。

郭仕红则从课堂的呈示行为角度赏析了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做一片美的叶子》,认为教师精妙恰当的呈示行为会让课堂教学彰显魅力。

张小军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还需在学生的思想里根植智慧的种子,肩负起培养其道德情操、陶冶其审美情趣的重任。他着眼于《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提出以“美”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感官到心灵,再到情感,完成三步式的思想跳跃,使学生在学习中“内外兼修,感悟智慧”,提高读思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本国学者对《做一片美的叶子》的相关研究,内容多为教学设计和对教学片段的解读与评析。

2.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