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气质类型对师幼互动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12-04 11:43:15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幼儿园物质师资各方面供不应求,幼儿园“大班额”现象如今已成无奈之举。如何让教师在“3对30”中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重难点。常见做法是重点关注“两头”幼儿,即最“乖”孩子和最“不乖”孩子,那么那些相对安静,不引人注意的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也许就会受到忽视。

本课题初步探究了不同气质的学前儿童在师幼互动上的具体表现,包括主观意愿,互动频率,互动时长,互动质量,主动施动等几个方面。研究者认为只有了解儿童表现背后的含义,才能针对不同幼儿,采取相宜的互动模式,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这也是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概念定义

1.气质

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是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个体最先表现出的行为差异,受生物组织的制约,是个体发展中最稳定的方面。它是儿童个体在情绪和行为方式诸特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其各特质发展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是暂时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持久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预示性作用。(胡日勒2006)

2.师幼互动

(1)刘晶波(2006)认为广义上的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的教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而狭义的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