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文化题材记录片的再创新–以《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例文献综述

 2023-11-24 17:14:10

文献综述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写论文之前笔者收集整理了周兵导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作品,国内学者关于历史文化记录片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还收集了有关纪录片的部分书籍。在对这些文献和书籍进行反复阅读,对比分析之后,笔者发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纪录片特别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在数量和质量实属上乘,相关理论研究也都在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研究历史文化纪录片上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在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研究中缺少中外对比。由于笔者研究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再创新-以《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例,而这两部纪录片都是周兵导演关于同一类型事物的创作拍摄,所以在对相关内容梳理中发现,相关的文献大多是从不同类型事物的纪录片进行阐述,缺少同类题材的比较,或者是对“纪录片”这一笼统的大概念出发进行论述。综合笔者收集整理的相关书籍、期刊文献以及硕士论文等资料,迄今为止,我国关于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纪录片理论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有四川大学欧阳宏生的《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书中系统阐述了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主要针对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种种问题和将要面对的问题,对电视纪录片重要的理论问题加以梳理,其中含括了历史由来、基本含义、主要焦点和显存问题等;王庆福著的《电视纪录片创作》,(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从拍摄电视纪录片的相关知识与制作技巧出发;雷建军、钟大年著的《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将纪录片作为一个影像的意义系统来认识,从语言表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纪录片创作中的美学问题。

第二、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历史文化纪录片”、“纪录片”“周兵”“故宫”“台北故宫”等关键字,可以发现涉及的相关的文献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

一、情景再现研究,如郑谷.高燕的《真实再现在纪录片《故宫》中的运用》中详尽的阐明了周兵是如何运用真实再现缝合叙事断点、展现创作者的情感、突破传统的结构与节奏;

二、叙事策略研究,如张红军、陈权的《迎合与坚守—兼论周兵纪录片的文化理念与叙事策略》中,将周兵所采用的叙事策略在形式上称为双时空叙事,在内容上称为故事化历史;

三、创作手法研究,如武新宏在《记录理念、创作手法、审美形态--《故宫》与《台北故宫》的关联与不同》中将《故宫》和《台北故宫》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逐一对比,其中,《故宫》主要依靠“情景再现”与现实场景的结合,强调了“情景再现”艺术性,追求镜头的精致与精美,而《台北故宫》多采用现实纪实跟拍和现场采访同期声等记录手法;

四、纪录片的传播研究,如在刘飞的《新时期中国历史人文类记录大片的开山之作——《故宫》全案研究》中,采用全案研究的方法,从《故宫》的创意来源;《故宫》的创意实施;《故宫》的资金构成;《故宫》的工作模式;《故宫》的传播策略、《故宫》的传播效果六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故宫》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成功转型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