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龟》社会称谓的语言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19 15:54:58

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明清时代的称谓语是学者们研究称谓语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称谓语不仅能了解社会特征,还对语言学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九尾龟》是晚清时代的文学作品,人物刻划细腻,称谓语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作品中各种类型的称谓语,能填补上对其称谓语研究的空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1.汉语称谓语研究

近年来,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学者对称谓语进行了研究,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有增无减。研究称谓语能反映这一时代的语言特征,也可以反映称谓语系统的不足,从而完善称谓语系统。对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称谓语类别研究

寇占民(2000)在《称谓语的特点及文化价值观》[1]中从家族、姓氏、尊称和性别四个方面探讨了称谓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他认为称谓语体现了先民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李贞(2012)在《浅析中国传统观念在汉语称谓语上的体现》[2]的第一章探讨了传统观念在汉语称谓语上的体现,分别论述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与传统观念的关系。她在第二章讲述了中国人在称谓语上的选择,分述了含蓄内敛和长者为尊在日常交际中的体现。

靳晓红(2006)在《称谓语超常规使用的调整功能》[3]中指出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称谓语的使用也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称谓语的调整功能。她把称谓语的变化分为亲近、疏远和保持,认为超常规的称谓语的使用能建立和调整人际关系。

丁安仪(2001)在《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4]中就泛称、借称和职业职务社会关系及昵称、俗称几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称谓中一些常用词语的语义语用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