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称谓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热衷的课题,明清小说更是其争先研究的范畴。研究称谓词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现状,还能反映一个时代的语言特点。《女仙外史》虽不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著作,但其繁杂的社会称谓是那个时代的很多小说都无法比拟的,必然会为称谓词的研究带来卓越的贡献。再加上前人对其称谓词研究存在空白,它的研究价值显而易见。而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一)汉语称谓语研究
汉语称谓语研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了,可其研究价值从未下降半分。研究称谓语既可以反映当下人们的语言特征,也可以发现新的语言特点,从而在逐步的研究中解决社会称谓词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如今,学者们对称谓词的研究渗透到各个方面,其相关研究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汉语称谓语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对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前人多集中在文化、释义、分类、语用、语法、语义等方面。比如李芳元(1996)的《汉语称谓语说略》[1],胡英(2003)的《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及辨析》[2]等,讲到了汉语称谓语的作用及用法,不过一个是从整个称谓语出发,范围更广,一个是从称谓语的语用出发,更为精准。
葛舒菲(2014)在《汉语称谓语的新变化》[3]中对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称谓语的新变化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区分与归纳,探讨称谓语词群的涌现及称谓语衍生机制的变化,称谓语感情色彩的变化等,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杨国萍、韩瑞和许硕(2017)在《汉语称谓语语义认知初探》[4]中集中研究了称谓语的语义问题。他们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解读汉语称谓语语义模糊性和汉语亲属称谓语外化问题,旨在拓展和创新汉语称谓语研究思路和路径。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