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微课设计之一:数字化技术文献综述

 2023-11-10 14:49:04

文献综述

从人类能够利用各类符号进行计数和表达开始已经过去至少500多年了,对于符号表达的演变和数字的各种利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自人类迈向21世纪之际,也迎来了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数字化技术作为一项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其发展本身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对人类如何适应这种快速的技术发展与广泛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概念界定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 、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 、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 “生态环境 ”,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1]

“数字化技术”何谓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就是把各类信息转换成计算机代码,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技术。它一般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存储、数字传输、数字处理等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实现,使得各类形式的信息,无论是字符、声音、语言还是图形、图像等,通过计算机使用世界上共同的两个数字0和1编码来表达、传输和处理,再转换为人类可用的信息。[2]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一)微视频资源的研究现状

1、国外微视频资源研究现状

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次提出了微型课程(Minicourse)。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 LeRoy A. McGrew 于1993年提出“60 秒有机化学课程”,[3]其目的是让对化学有兴趣的非科学专业人士能够在除了学校以外的其它非正式场合也能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希望能够将其运用到其它学科领域。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的了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学习如何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时长为半小时到一个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不仅仅为学生学习创设了支架,同时也帮助教师能够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系列支架。英国于2004年7月启动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其中每个节目视频时长不超过15分钟,该频道开播后得到了教师们的关注及认可,同时积累的微视频节目资源也达到了35万分钟。可汗于2007年建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可汗学院网站,[4]他通过使用写字板、麦克风等硬件设施讲解不同科目并在十分钟之内录制了微课视频,并将每集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站上并在线解答学习者的问题。2008 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 (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5]

总之,国外学者们一直都坚持不懈地在研究并发展着微课,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微课的内容来源不尽相同,有的来源于课堂资料,有的是来源于电视等资源整合而成的内容。其次,现在的微课大多都只为指定人群服务,并未有拓宽到普通群众,使得微课缺乏广度。再有,微课资源的来源有限,以至于微课制作后的内容,缺乏深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