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作为一位阿富汗裔美国籍作家,卡勒得·胡塞尼被视为当代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 胡塞尼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胡塞尼举家来到美国避难。在美国,胡赛尼成长为一名小说家,尽管接受的是美国教育,他勇于拥抱以阿富汗战争为背景的小说题材,着重描绘了饱受战争折磨的阿富汗人民,通过其代表作《追风筝的人》确立了自己的名声。这部作品成功描绘了在阿富汗革命、战争背景下身负重压的苦难深重的底层民众的生活,以及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还有那渴望自由幸福的顽强精神。他的另一部作品《灿烂千阳》一经出版,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被很多评论家赞誉为“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如果说《追风筝的人》是一部“父子故事”,那么《灿烂千阳》就是一部“母女故事”。这部小说延续了他之前作品中使用的一些主题,例如家庭方面,但主要集中于女性角色及其在阿富汗社会中的角色。
胡塞尼一直是中西方评论界密切关注的名作家之一。近年来,评论家多关注他的代表作《追风筝的人》,书中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战争、宗教、爱、愧疚、赎罪等人类永恒话题。第二本小说《灿烂千阳》被认为是“女性版《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女性如何在婚姻暴力、干旱和贫穷中挣扎求生。国内外学者多从女性的角度研究《灿烂千阳》主题,如女性的主题意识觉醒、女性主义表达、女性婚姻观创伤等方面。
读者对于小说女性主义方面有了较为明确的感知。王春与胡其林在《后殖民主义批评主义理论视角下阿富汗女性身份建构》中基于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梳理阿富汗女性身份缺失的历史渊源,从性别、社会和文化角度分析了《灿烂千阳》中阿富汗女性的身份建构过程。借此理论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在父权制、极端宗教主义和战争压迫下阿富汗女性沦为沉默客体身份的事实。钟韫霞在《灿烂千阳中的女性主义表达》中,通过分析不同女性在小说中的身份,表现作者对非主流国家女性生存问题和成长问题的深切关注,流露出作者希望妇女能够得到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女性主义思想。Shengai Li 和 Tingting liu 在《论灿烂千阳中女性悲惨命运》通过对两位女性角色悲惨命运的解析,透视了在父权制和男性话语权当道的阿富汗女性悲惨命运的必然性,抨击了父权当道的阿富汗传统社会。Deshmukh和Vaishali Ravi在《论灿烂千阳女性的痛苦与牺牲》译文中,详细阐述了在战争压迫下的阿富汗妇女为保护子女做出的巨大牺牲以及女性被剥夺自由和人格尊严的痛苦。
国外也有不少学者对女性主义进行了探讨,Deshmukh和Vaishali Ravi在《论灿烂千阳女性的痛苦与牺牲》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在战争压迫下的阿富汗妇女为保护子女做出的巨大牺牲以及女性被剥夺自由和人格尊严的痛苦。Ab. Majeed Dar在《论灿烂千阳中的女性视角》中,通过女性的伊斯兰文化视角,探讨阿富汗妇女的社会期望。揭示了她们穿越了充斥着不公平的性等级道路,不间断的战争和对他人罪行的巨大罪恶感,从而在阿富汗艰难地生存下来。Marzieh Gordan和Areej Saad Almutairi在《在灿烂千阳女性角色中的抵抗—后殖民主义的侧面》中,以小说为基础,从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审视女性的抗争水平。这篇文章集中讨论了阿富汗女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通过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对性别压迫的抵抗程度进行了阐释。
除此之外,国内外学者也不乏从主题中探视小说的现实意义。其中,曲捷与郑玮在《灿烂千阳中女性成长和救赎的主题分析》中从父权、夫权和姐妹关系三个角度分析《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在男权社会下遭受的创伤以及主体意识的发展,并最终完成精神和人格上的自我救赎的成长之路,从而揭示了女性成长和救赎的小说主题。屈荣英和何萍则以创生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制度,宗教和战争三个维度具体阐释小说中两个女人公的创伤,运用复原理论揭示小说的主题。另外,也有作家另辟蹊径,运用新的视角解读小说《灿烂千阳》。其中,张珍运用生态批评理论, 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三个方面解读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灿烂千阳》,探讨了战争和社会制度对生态的影响,为人类生态危机现状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主义内涵和启示。胡宏岩则从后经典叙事视角解读《灿烂千阳》,揭示了小说人物之间或内部之间的冲突,对人物和行为的道德价值做出伦理判断,对叙事艺术做出审美判断。
然而,探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文章则寥寥无几。何兵在《男权社会背景下的父亲形象分析——以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为例》中,作者通过分析莱拉和玛丽亚姆两位主人公父亲的形象,展现了在阿富汗男权至上的社会文化压迫之下,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经历了从对父亲的爱与崇拜的自我,迷失到崇拜的消隐以及自我醒悟的人生轨迹,颠覆了男权社会中父亲高大、勇敢、正直的形象,消除了男性权威。但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远不止两位父亲,在两位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许多男性对她们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她们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也为她们的抗争精神奠定基础。本课题以胡塞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为研究文本,分析两位主人公玛利亚姆和莱拉一生中遇到的主要男性形象,分别是玛利亚姆的父亲扎里勒、法师法苏拉赫毛拉、莱拉的父亲、青梅竹马塔里克、以及她们共同的丈夫拉希德的形象。从男性形象角度探寻玛利亚姆和莱拉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的深层原因。即在父权制和男性话语权下的阿富汗,广大女性难以避免悲惨的命运。
参考文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Animism in ChildrenLiterature and theTranslation Strategies文献综述
- 从译者翻译职责视角看黄源深《简·爱》译本文献综述
- On the Themes in Hawthrones Works 霍桑作品主题分析文献综述
- 论鲍勃迪伦早期诗歌中的忧郁意象 The Melancholy Images in Bob Dylans Early Poetry文献综述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An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inguistics文献综述
- 从静态动态转化角度浅析张培基译著文献综述
- 文化差异对汉语成语英译的影响文献综述
- 英藏翻译中不可译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 温德尔·贝瑞农事诗歌中的生死观文献综述
- 胡塞尼小说《灿烂千阳》中的悲剧人物探析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