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Animism in ChildrenLiterature and theTranslation Strategies文献综述

 2024-07-25 17:06:17
摘要

万物有灵论作为一种古老的信仰体系和认知模式,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这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对世界的好奇和想象力不谋而合,因此,万物有灵论也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万物有灵论的理解存在差异,这给儿童文学翻译带来了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文学中的万物有灵论及其翻译策略。

首先,文章将对万物有灵论的概念、儿童认知发展与万物有灵倾向,以及万物有灵论在儿童文学中的体现形式进行阐释。

其次,文章将分析国内外学界对儿童文学中万物有灵论翻译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最后,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不同翻译策略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参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儿童的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万物有灵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文化差异;读者反应

一、相关概念解释

#1.1万物有灵论万物有灵论(Animism)是一种古老的信仰体系,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包括动物、植物、岩石、河流、天气现象等,都具有灵魂或精神,能够感知、思考和行动。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T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PrimitiveCulture)中首次提出了“万物有灵论”的概念,他认为万物有灵论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是人类试图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1.2儿童认知发展与万物有灵倾向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普遍表现出万物有灵的倾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