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伴随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形势加深,产业升级与调整步伐加快,货物的流通范围不断扩大,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増强。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通过对过去1000年世界经济的分析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依靠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从远一点来说融合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现代物流将持续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现代物流业己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新兴增长点、关键产业甚至是经济重要支柱,其成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物流全球化驱动之下,物流服务呈现出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被嵌入物流设各和设施中,使物流过程被极大程度的数据化。网络的高度发达,使物流服务中的人、设施设备和数据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先进数据技术将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进一步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出现和发展。物流信息平台作为物流资源集聚发展、信息互联互通、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对于实现物流跨时空服务、提高物流效率、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普遍存在信息孤立不共享、智慧化功能不足、服务一体化欠缺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用户对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物流服务的需求,限制了智慧物流功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这些都催生出物流业对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迫切需要。
1.国外研究
首先在物流智能运输方式方面:Kuru(2019)以智慧物流中的无人机群为研究目标,他在文中分析了一个平台内的几种交付方案,如是否采用航空公路的交付方案和采用混合的交付方案,以及几种交付方法,以探索无人机群如何更好的作为物流操作的一部分。Kusumakar(2018)以智能卡车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多代理系统可协调分布式控制系统上的物流运动,控制公共停车场和码头之间的单拖或双拖集装箱拖车(更长、更重的车辆)。在物流的技术方面,学者Demirova(2018)指出企业要考虑物流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综合水平。这些是技术、物流等各种生产活动的整合程度,从而可以形成高效的生产力结构。各种活动应相互整合,以实现网络生产力系统的成功运行。Duan(2018)认为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统集成了物流产业链中的仓储、运输、配送和包装的等环节,同时也集成了射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流实时跟踪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等技术。
2.国内研究
我国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在国家指导方针方面,王念兹(2016)认为在'互联网 流通'的潮涌中,催生了最新一轮的'流通业革命'。'物流与生产密不可分。作者在文中深度剖析了总理讲话的深刻内涵,并对智慧物流的发展做出了解读。
很多学者认为智慧物流发展十分重要,杨曙(2019)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到智慧物流产业建设发展。智能物流打破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弊端,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物流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广大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优质物流服务。研究了在大数据发展环境下,物流企业如何结合智慧物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合理采取改进工作措施,全面提高智慧物流建设水平,并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李若男(2019)指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崛起,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发展,生产、贸易运作跨越了国界和地理区域,全球化趋势促进了物流业高速发展。蔡若松(2019)指出智慧物流理念的提出,顺应时代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一些学者设想智慧物流的应用场景,钱慧敏(2017)从客户角度出发,建立了以顾客信任为中介变量,构建物流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模型,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智慧物流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以及顾客信任所起到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时间质量、配送质量、信息质量、技术质量对顾客忠诚度都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减;顾客信任在信息质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在时间质量、配送质量和技术质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为物流企业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周功建(2019)指出物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支撑性产业,发展智慧物流可以促进整个物流业的降本增效,体现了现代经济运作的发展趋势,也对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他在文中应用分析和实证两种方式,从技术视角对发生在智慧物流运输、仓储及配送三个环节的技术应用场景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典型企业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及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