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近年来,物流管理及竞争战略规划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学者对于此内容的研究颇为具体、系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外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现代物流概念。物流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就存在物流,而物流科学的历史却很短,是一门新学科,现代意义的物流(physical distibution) 出现于20世纪初。1915 年美国营销专家阿奇首次提出了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这就是最早的物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物流概念的研究更为深入。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Physical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使物流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将物流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成为国外现代物流概念直到20世纪末。AdamJ. Fein(1999)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2.现代物流管理。从现代物流概念成型之后,国外学者对于其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始具体化,Da1y sp,cui LX(2003)全面总结物流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基本活动管理(运输管理、搬运管理等)、物流的基本职能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管理等)、物流的基本要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等)。3.现代物流发展。国外物流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研究学者对于未来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看法。Holenb MC和Manrodt KB(2000)指出要努力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Oak Brook(2001)分析物流现状,提出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他认为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利互惠。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内国际竞争。4.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是在业务层面的战略.对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的理论研究最早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战略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和体系化,尤其是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大基本竞争战略为代表。早期时候,国外学者就已将竞争战略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方面。 Charles W.L. Hill (1988)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可以同时选择物流成本管理领先竞争战略和差异化竞争战略,两者并不排斥。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同业内其他企业,从而获得溢价,赚取超额利润。Mintzberg H(1995) 比较分析了物流低成本管理竞争战略,认为物流低成本管理竞争战略是本企业与同业内其他竞争者提共相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却不同,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扩大销量,从而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Jones和Buller (1998) 认为,物流竞争战略要讲求多方面策略相结合,可以共同对企业的物流管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Milt(1988) 在对战略、结构、环境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其制定的战略必须与企业的结构和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如低成本战略要需要企业稳定的结构和可预测的环境,差异化战略要与动态环境相适应,这种关系在高绩效的样本企业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从理论性的角度来看,当前国内学者研究情况已经基本与国外学者研究情况同步,所研究的领域及覆盖面基本相同,国内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现代物流概念。樊宏(2001)综合性提出了现代物流的概念,具体的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供应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可以这样讲,现代物流应该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实物、信息的流通和相关的服务活动,它涉及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领域,包含了产品从生产制造到报废的整个物理性流通的全过程。所以,物流是制造商内部的产品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供应链体系。2.现代物流管理。由于我国经济贸易化进程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研究更为全面,涵盖性更高。张晓萍(2003)指出现代物流就是运用计划、组织、控制三大管理职能,借助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通过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理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配置,来解决物流系统中物质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等方面的矛盾,适时、适量、适质、适价适地地为物流系统各类客户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3.现代物流发展。我国企业物流方面发展空间广阔,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现有物流情况,做出了细致研究。王成恩(2000)认为我国企业物流为了更好的发展,务必开拓全球性物流模式,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我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自由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张铎(2001)认为我国企业物流应该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破除只盯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4.竞争战略。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对竞争战略理论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并且从不同的方面发展了竞争战略的理论的内涵及其他方面。徐二明(2002)认为竞争战略一般是指企业在业务层面的战略,是指企业正确地分析自身情况和界定其在市场中的区位后制定的竞争战略。同时,他认为基本竞争战略是指任何产业和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的战略。黄新(2008)通过分析相关产业的竞争战略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范畴和规则。王慧梅(2010)等认为企业实施竞争战略与环境有关,企业竞争战略的转变和企业竞争战略的调整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的转变方式和竞争战略的调整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并对此给出了建议。郑兵云(2011)认为一个成功的竞争战略是结合和强化了企业的优势,同时弱化了自身的劣势。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要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选择对竞争对手采取防守还是进攻。同时他还认为,对待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动态的特征进行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及竞争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发展,充分结合现有理论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与理论支持,全面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从指导具体实践来看,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帮助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完善现有物流管理情况,并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战略。
2.在保证企业市场份额的前提下,通过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以求得快速发展。
3.在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环境下,有助于企业在多元化的竞争战略模式占据主动。
4.通过对物流的优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经营,促进创新,逐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对同行业其他企业更好的制定出物流竞争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